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巳第二期泛舟青溪,时倭氛方炽,以沧海横流到此身分韵得流字》
《上巳第二期泛舟青溪,时倭氛方炽,以沧海横流到此身分韵得流字》全文
清 / 王易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穷士困占毕,迫轭愿远游。

浴沂当暮春,举棹临清流。

江南好莺花,万井人烟稠。

清溪抱城闉,涨腻成香沟。

繁华忆盛日,倏若荷当秋。

罗绮竞凡姿,风骚变村讴。

玉步迭已更,兹邦壮新猷。

雄都据龙虎,大道开骅骝。

陆梁犹负嵎,民病胡可瘳。

荒荒东海氛,压境吾同仇。

破柱来惊雷,停杯乱繁忧。

夷祸自古今,晋宋同一丘。

安内外可攘,自侮还谁尤。

书生空舌笔,逭死稽前修。

忍为津畔吟,共作新亭囚。

拔剑歌莫哀,散发寻沧州。

(0)
鉴赏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上巳第二期泛舟青溪》展现了诗人王易在动荡时局下的感慨与志向。诗中,他以穷士自比,表达了对束缚的渴望和对远方自由的向往。诗人描绘了江南暮春的美好景色,但同时也揭示了繁华背后的人口稠密和环境问题,暗示了社会的浮华与衰落。

“繁华忆盛日,倏若荷当秋”一句,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忧虑,如同秋天的荷叶凋零。接下来,诗人批评了社会风气的庸俗化,指出尽管城市雄伟,但百姓生活困苦,倭患严重,国家面临危机。

“夷祸自古今,晋宋同一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危机的深刻认识,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外敌入侵始终是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诗人感叹个人无能为力,只能以读书人的身份,借文字表达忧虑,同时表达了对逃避现实的无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拔剑歌莫哀,散发寻沧州”表达了诗人不愿沉溺于哀伤,而是选择振奋精神,寻求改变现状的勇气,即使身处困境,也希望能有所作为,不致成为时代的囚徒。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挣扎与无奈,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高尚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易

王易
朝代:清

王易(1889~1956)语言学家,国学大师,擅长诗词。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1889年农历7月27日生。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二十年代初,与彭泽、汪辟疆同时执教于心远大学。后远游北京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辉煌时期是在中央大学。他和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被称为“江南七彦”。王易多才博学。工宋诗,意境酷似陈简斋,书法初学灵飞经。写有多部著作如《
猜你喜欢

暮春

深绿园林鱼未休,无边红紫望中收。

东风有意催春去,一夜杨花满陌头。

(0)

感旧吟五首·其三王湘绮侍讲

盖代诗名屈宋才,论文风雨定王台。

瓶庐评点湘军志,一火春明付劫灰。

(0)

题吴敬夫岁寒三友集四首·其一

无那烟花六代愁,山温水软帝王州。

破残满把伤心泪,法曲凄凉菊部头。

(0)

天台山题壁八首·其一

兴酣游癖到天台,尘俗抛除眼界开。

古寺云深遮不断,课经声送好风来。

(0)

客途长至

天时又报一阳初,故院梅花放也无。

却喜江南风气暖,早看春色满前途。

(0)

自题仿黄柳溪山水小幅

层峦叠嶂最宜秋,独木危桥俯碧流。

我爱幽居绝尘世,隔溪山色卷帘收。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