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行客问丰碑,松柏萧条信国祠。
巳抱零丁十年恨,祗应炎午一人知。
鹧鸪岭抱群峰暗,白鹭洲横野渡迟。
墓下文江成吉字,更谁洗笔共题诗。
东来行客问丰碑,松柏萧条信国祠。
巳抱零丁十年恨,祗应炎午一人知。
鹧鸪岭抱群峰暗,白鹭洲横野渡迟。
墓下文江成吉字,更谁洗笔共题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文丞相墓的凭吊之情,充满了历史的沉思与哀愁。首句“东来行客问丰碑”,以行客的视角引入,丰碑象征着文丞相的功绩与精神,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接着“松柏萧条信国祠”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信国祠点明了地点,暗示文丞相的忠诚与牺牲。
“巳抱零丁十年恨,祗应炎午一人知”两句,表达了对文丞相孤独与痛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后世是否能理解其伟大与牺牲的忧虑。这里的“十年恨”可能指的是文丞相被囚禁、牺牲的岁月,而“炎午”则可能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人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位英雄。
“鹧鸪岭抱群峰暗,白鹭洲横野渡迟”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又壮美的画面,鹧鸪岭与白鹭洲作为背景,增添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隐喻了文丞相虽身处逆境,但其精神如同岭上之鸟,不屈不挠。而“野渡迟”则可能寓指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对历史记忆的淡忘。
最后,“墓下文江成吉字,更谁洗笔共题诗”表达了对文丞相精神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有对后人能否传承与发扬这种精神的期待。文江成吉字,既是对文丞相名字的引用,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赞誉,意味着他的精神如同江水一般,永远流淌,激励后人。而“更谁洗笔共题诗”则表达了对能够继承和传颂文丞相精神的人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继续书写历史,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丞相墓地的凭吊,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反思了历史记忆的传承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莫叹三山隔五云,建昌境好说纷纷。
虽然尚作贫才子,犹免潜呼老使君。
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
棠郊独恨分携后,高论何时得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