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龙曾跨背,与马不同风。
符亦传神者,肯教让戴嵩。
韩虎道古龙,妙手称擅世。
齐客有精论,马难鬼神易。
阔步出烟莎,寝讹天机秉。
我亦司牧人,披图发深省。
犹龙曾跨背,与马不同风。
符亦传神者,肯教让戴嵩。
韩虎道古龙,妙手称擅世。
齐客有精论,马难鬼神易。
阔步出烟莎,寝讹天机秉。
我亦司牧人,披图发深省。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以“张符出牧图”为题,展现了古代牧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诗人以“犹龙曾跨背,与马不同风”开篇,巧妙地将龙与马进行对比,既突出了龙的威严与不同凡响,也暗示了张符作为牧民领袖的非凡气度。
“符亦传神者,肯教让戴嵩。”这里借用了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名号,表达了对张符艺术表现力的认可,认为他的形象塑造同样能够传神入画,不逊于任何大师之作。
“韩虎道古龙,妙手称擅世。”通过引用韩虎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张符如同古龙一般,拥有超凡的手艺和独到的见解,在当时的世界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齐客有精论,马难鬼神易。”这一句则通过齐客的精辟论述,揭示了在张符眼中,驾驭马匹虽难,但与驾驭人心相比,后者更为复杂且难以捉摸,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阔步出烟莎,寝讹天机秉。”描述了张符在广阔的草地上行走,步伐坚定,仿佛能听懂自然界的秘密,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我亦司牧人,披图发深省。”最后,诗人自比为牧民,通过欣赏这幅画作,引发了深深的思考,表达了对张符及其所代表的牧民智慧和生活哲学的敬仰与共鸣。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张符出牧的场景,更蕴含了对人物性格、生活态度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我生九夷内,识字陋且疏。
六十阛阓眼,三入医无闾。
吴蜀壮游者,或有羡慕余。
人本箕畴旧,仪犹汉官馀。
论交略名位,情真极吹嘘。
书林与画图,招邀恣意摅。
恨不展归限,一年燕邸居。
晨兴促膏秣,言旋敢徐徐。
天末动别情,海外送征车。
登高怅远望,慨然念居诸。
不才应使职,智虑诚拘虚。
若我自为暇,行当赋《遂初》。
拟访仙人窟,复寻高士庐。
尘霾阻幽兴,岩壑气不舒。
独坐老禅榻,百面咄咄书。
山灵傥怜我,重许良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