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山水德,结念喜双清。
镜朗群芳照,屏开众秀争。
豪材谁拟议,妙诣谢将迎。
本色羲皇代,还忘荡荡名。
智仁山水德,结念喜双清。
镜朗群芳照,屏开众秀争。
豪材谁拟议,妙诣谢将迎。
本色羲皇代,还忘荡荡名。
这首诗描绘了避暑山庄中一处名为“水芳岩秀”的景观,诗人以智仁山水之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的品德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雅情操。
首句“智仁山水德”,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山水不仅具有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智慧与仁爱的精神内涵。接下来,“结念喜双清”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清静与和谐的向往。
“镜朗群芳照,屏开众秀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山水比作镜子,映照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各种美好的事物在自然中的竞相展现。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寓意了心灵的纯净与丰富。
“豪材谁拟议,妙诣谢将迎”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认为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或表达其妙处,体现了对大自然深邃奥秘的敬畏之情。
最后,“本色羲皇代,还忘荡荡名”两句,通过引用古代圣贤羲皇(伏羲)的时代背景,强调了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远离尘嚣的理想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避暑山庄中“水芳岩秀”这一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精神境界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金华太史公,隐几降心兵。
濛濛香事已,吟事方施行。
我方慕高致,澹境奇趣生。
不知何从来,乃有如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