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子看。
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
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
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
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子看。
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
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
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城西杨梅的诱人景象。"炎炎火树照千山"以炽热的阳光映照着满山遍野的杨梅树,犹如火焰般灿烂,生动展现了杨梅的鲜艳色彩。"南客应同荔子看"借荔子来比拟,强调其南方水果的珍贵,让人想象其甘甜可口。
接下来诗人通过"金谷人游红步障"的意象,将观果者比作金谷园中的游人,他们在红色的杨梅树下流连忘返,增添了热闹和欢乐的气氛。"玉房仙炼紫华丹"则运用神话色彩,比喻杨梅如仙家炼制的紫色灵丹,暗示其营养价值高。
"猩唇泣露珊瑚软"一句,形容杨梅熟透后汁液饱满,如同猩红的嘴唇滴落出的甘露,口感细腻如珊瑚般柔软。"鹤顶迎风玛瑙寒"则以鹤顶的冷峻与玛瑙的温润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杨梅在微风中晶莹剔透的质感。
最后,诗人设想如果汉宫的君王品尝到这美味的杨梅,必定会惊叹不已,并可能迅速派人将其送往长安,以满足皇家的口腹之欲。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描绘了杨梅的诱人外貌,又寓含了对杨梅美好品质的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