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爱清不尚繁,庭前种竹只两竿。
云影朝分砚池绿,风声夜入书床寒。
考功文采丹山羽,貌得双清似曹许。
只应真宰泣雕锼,月落空林露如雨。
高人爱清不尚繁,庭前种竹只两竿。
云影朝分砚池绿,风声夜入书床寒。
考功文采丹山羽,貌得双清似曹许。
只应真宰泣雕锼,月落空林露如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雅之士对竹的喜爱与推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美态。首句“高人爱清不尚繁,庭前种竹只两竿”开篇点题,以“高人”自居,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选择在庭院中种植两竿竹子,象征着追求简朴而不失风骨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云影朝分砚池绿,风声夜入书床寒”,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白天云影映照在砚池上,呈现出一片翠绿,夜晚则有风吹过书床,带来一丝凉意,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竹子周围的环境,也暗示了竹子所蕴含的坚韧与清幽之美。
“考功文采丹山羽,貌得双清似曹许”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品格,将竹子比作“考功文采”的象征,即竹子不仅外表清秀,其内在的品质也如同丹山之羽般高贵,同时又像曹、许两位古代贤士一样,拥有清高脱俗的气质。这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句“只应真宰泣雕锼,月落空林露如雨”以拟人的手法,赋予“真宰”(可能指造物主或命运)以情感,表达对过分雕琢、失去自然之美的感慨。月落之后,空林中露珠如雨,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保持本真、反对矫饰的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传达了对简朴生活、自然之美以及内在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绣服绯袍试晚晴,荒途曲巷谢逢迎。
州民礼数容长揖,地主风骚接大名。
幄里双虹交映日,舆前千骑并干城。
人伦张仲推忠孝,吏绩吴公擅治平。
白雪中原驰锦翰,青霞太末射楸枰。
三都浩瀚裁新注,七子峥嵘缔旧盟。
志续齐谐罗艳异,书传博物洞幽明。
朱旗暂借台端曳,玉佩行趋阙下鸣。
蹑蹻久虚陈榻梦,飞觞何限庾楼情。
茆檐岂为看花入,草径聊同问竹行。
业综缃缣元自得,篇携绮绘定谁评。
从知国士深留盼,愁绝文通赋未成。
《参知张公睿父观察吴公文仲过访吴公旧宰金华订盟莫逆张公神交十载近始识荆乃并辱提携收之方外高轩枉问宴洽连宵国士之知敬酬此什》【明·胡应麟】绣服绯袍试晚晴,荒途曲巷谢逢迎。州民礼数容长揖,地主风骚接大名。幄里双虹交映日,舆前千骑并干城。人伦张仲推忠孝,吏绩吴公擅治平。白雪中原驰锦翰,青霞太末射楸枰。三都浩瀚裁新注,七子峥嵘缔旧盟。志续齐谐罗艳异,书传博物洞幽明。朱旗暂借台端曳,玉佩行趋阙下鸣。蹑蹻久虚陈榻梦,飞觞何限庾楼情。茆檐岂为看花入,草径聊同问竹行。业综缃缣元自得,篇携绮绘定谁评。从知国士深留盼,愁绝文通赋未成。
https://shici.929r.com/shici/PJvWQJw.html
梵宇千灵集,禅堂万法森。
雕楹浮绝巘,画槛卓遥岑。枕簟霞光入,竿?雾色侵。
悬崖冬雪坠,背岭夕岚沈。
鹤去天飞锡,龙来地布金。
持斋驯鸽下,施食断猿吟。
树老僧忘腊,花空佛印心。
菩提清欲界,檐卜净祗林。
经卷流泉侧,香龛巨石阴。
普陀悬海峤,灵隐矗江浔。
教自磨砖彻,禅因面壁深。
迷津航易度,彼岸筏难寻。
四品中军好,三乘吏部钦。
王丞情汗漫,许椽思沈淫。
大梦销尘劫,高谈畅古今。
明朝瓦棺阁,乘胜更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