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底蛙声木上罾,洪涛灭尽各村灯。
船头佛脚疑相并,只好低徊对野僧。
灶底蛙声木上罾,洪涛灭尽各村灯。
船头佛脚疑相并,只好低徊对野僧。
这首明代诗人张吉的《晚泊洪福寺前大水》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神秘的夜晚景象。诗中,"灶底蛙声木上罾"一句,通过灶下青蛙的鸣叫和木头上挂着的鱼网,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渔猎的日常。接着,"洪涛灭尽各村灯"暗示了洪水的威力,将村庄的灯火淹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压抑的氛围。
"船头佛脚疑相并"描绘了在这样的大水中,船只与寺庙的佛塔似乎近在咫尺,仿佛两者在洪水中相依相并,给人一种奇异的视觉感受。最后,"只好低徊对野僧"表达了诗人面对此景的孤独与思索,只能独自徘徊,与寺中的野僧相对,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未知的敬畏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洪水过后夜晚的特殊情境,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沉思。
归田漫云苦,田野乐有馀。
忙去一犁黍,閒来万卷书。
食赡忘帝力,理见识心虚。
随地平生意,从今可自如。
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
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
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
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
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
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
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
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
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
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
辞由士大夫,不出于瞽矇。
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
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
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
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宋·梅尧臣】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辞由士大夫,不出于瞽矇。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https://shici.929r.com/shici/bCThV3z5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