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耽宠荣,往往麾不去。
日已迫桑榆,驰骛方成趣。
谁肯急流中,便作冥鸿举。
屈指数哲人,在昔独疏傅。
万口共称贤,饯送塞归路。
天子亦嘉之,赐金示优顾。
渊明作此诗,端欲迷者悟。
我观二疏高,岂无子孙虑。
挥金以自娱,益表清节著。
世人耽宠荣,往往麾不去。
日已迫桑榆,驰骛方成趣。
谁肯急流中,便作冥鸿举。
屈指数哲人,在昔独疏傅。
万口共称贤,饯送塞归路。
天子亦嘉之,赐金示优顾。
渊明作此诗,端欲迷者悟。
我观二疏高,岂无子孙虑。
挥金以自娱,益表清节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陶咏二疏韵》。诗中通过对古时贤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高节操的推崇和自我期许。
“世人耽宠荣,往往麾不去。”这两句描绘出人们普遍追求荣华富贵,但往往难以割舍。接着,“日已迫桑榆,驰骛方成趣。”表明时间匆匆,而人们的追逐欲望却越发高涨。
“谁肯急流中,便作冥鸿举。”这里暗指在世人忙于追求物质利益时,有几人愿意像古代贤者那样超脱世俗。紧接着,“屈指数哲人,在昔独疏傅。”诗人提到历史上的智者,他们孤独地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格。
“万口共称贤,饯送塞归路。”众人皆赞扬这些贤者的美德,并在他们离开世间时给予厚重的礼遇。“天子亦嘉之,赐金示优顾。”甚至连皇帝也对他们加以赞赏,赐予黄金以示恩泽。
“渊明作此诗,端欲迷者悟。”这里提到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文学家陶渊明,他通过这首诗希望能够唤醒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我观二疏高,岂无子孙虑。”诗人吴芾借此表达自己对于这些高洁之人的仰望,并思考是否对后代有所考虑。
最后,“挥金以自娱,益表清节著。”诗人通过挥霍黄金来享受生活,同时也更加彰显了自己的清廉操守。这一行为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超脱物欲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颂古代贤者,更通过对他们高洁品质的推崇,来反映出作者对于个人操守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昔年曾读《山海经》,所称怪兽多异名。
仲尼删书述禹贡,九州无过万里程。
抟木青羌何以至,伯益所疏疑非真。
西旅底贡召公惧,作书训戒尤谆谆。
周史独著王会篇,睢盱百怪来殊庭。
载笔或是誇卓荦,传久孰辨伪与诚?
虽然宇宙亦何尽,环海之外皆生人。
阴阳变幻靡不有,异物非异亦非神。
曾闻汉朝进扶拔,唐时方贡来东旌。
壹角马尾出绝壁,绿毛忽向人间行。
近代所闻非孟浪,往往史牒皆有徵。
今之画者何所似,毋乃诞漫不足评。
考古图记岂必合,任情意造皆成形。
画狐似可作九尾,赤首圜题随丹青。
呜呼,孰谓解衣盘礡称良史,不识驺牙与麟趾。
《题异兽图》【明·归有光】昔年曾读《山海经》,所称怪兽多异名。仲尼删书述禹贡,九州无过万里程。抟木青羌何以至,伯益所疏疑非真。西旅底贡召公惧,作书训戒尤谆谆。周史独著王会篇,睢盱百怪来殊庭。载笔或是誇卓荦,传久孰辨伪与诚?虽然宇宙亦何尽,环海之外皆生人。阴阳变幻靡不有,异物非异亦非神。曾闻汉朝进扶拔,唐时方贡来东旌。壹角马尾出绝壁,绿毛忽向人间行。近代所闻非孟浪,往往史牒皆有徵。今之画者何所似,毋乃诞漫不足评。考古图记岂必合,任情意造皆成形。画狐似可作九尾,赤首圜题随丹青。呜呼,孰谓解衣盘礡称良史,不识驺牙与麟趾。
https://shici.929r.com/shici/Yuv1KYrx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