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扬州失守感赋》
《闻扬州失守感赋》全文
清 / 林占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兵燹谁能浩劫逃,平山堂外雁哀嗷。

三千殿脚红头尽,廿四桥头白骨高。

满地狼烽摧鼓角,故宫萤火没蓬蒿。

绿杨城郭成焦土,回忆繁华首重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失守后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悲壮。首句“兵燹谁能浩劫逃”,开篇即点明了战争的残酷,即便是天地间最浩大的劫难也无法逃脱。接着“平山堂外雁哀嗷”一句,以雁群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哀伤。

“三千殿脚红头尽,廿四桥头白骨高”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三千殿脚,指的是古代宫殿中的侍卫或宫女,这里象征着被战争吞噬的生命;廿四桥头的白骨堆积如山,则是战争留下的残酷证据。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场悲剧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满地狼烽摧鼓角,故宫萤火没蓬蒿”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氛围。狼烟四起,鼓角声断,象征着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混乱。而“故宫萤火没蓬蒿”则将视角转向了曾经繁华的皇宫,如今却只剩下萤火虫在荒草中闪烁,一片荒凉,对比鲜明,令人感慨万千。

最后,“绿杨城郭成焦土,回忆繁华首重搔”两句,以绿杨城郭的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绿杨城郭曾是生机勃勃、繁华热闹的地方,如今却化为焦土,让人不禁心生悲痛。回忆起往日的繁华,心中不免涌起阵阵愁绪,难以释怀。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后扬州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作者介绍

林占梅
朝代:清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猜你喜欢

授太子宾客归洛 自此后东都作。

南省去拂衣,东都来掩扉。
病将老齐至,心与身同归。
白首外缘少,红尘前事非。
怀哉紫芝叟,千载心相依。

(0)

酬微之夸镜湖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
军门郡阁曾闲否,禹穴耶溪得到无。
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盆思共彩呼卢。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微之诗云: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故以此戏言答之。
]

(0)

新载梅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州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0)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0)

醉题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0)

虎丘寺路宴留别诸妓

银泥裙映锦障泥,画舸停桡马簇蹄。
清管曲终鹦鹉语,红旗影动薄寒嘶。
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话离情翠黛低。
莫忘使君吟咏处,女坟湖北武丘西。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