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降西坛宴已终,花残月榭雾朦胧。
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夜降西坛宴已终,花残月榭雾朦胧。
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这是一首描写宴会结束后的夜晚景象,融合了自然美与人事感慨的诗句。开篇“夜降西坛宴已终”,设定了一个宴会在夜色中落幕的情境,“西坛”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但在这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虚构的空间,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花残月榭雾朦胧”,通过对花朵凋零、月光下台阶和迷雾交织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哀愁而又不失梦幻的夜景。这里的“花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脆弱,“月榭”则是夜宴之后静谧的场所,而“雾朦胧”则增加了一种神秘感,仿佛一切都在薄雾中变得不那么明晰。
第三句“谁游八海门前过”,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这里的“谁游”可能是对宴会结束后独自游走的人发出的疑问,“八海门前过”则让人联想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海和那看似无边界限的旅程。
最后一句“空洞一声风雨中”,描绘了一个更加荒凉和孤寂的景象。诗中的“空洞一声”可能是指某种声音在空旷中回响,给人以深刻的孤独感;而“风雨中”则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情绪。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宴会结束后的自然景象和人物行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流逝时光、孤独旅途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宇宙中间,还独笑、谁疏谁密。
正从容行处,山停川溢。
锺鼎勒铭模物象,山林赐路开行荜。
要不如、胸次祗熙熙,无今昔。
便百中,穿牙戟。
怕六凿,生虚室。
为幽香小伫,旋供吟笔。
人事未须劳预虑,天公浑不消余力。
看雨馀、云卷约帘旌,明红日。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
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
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
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
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玉质金相,长自守、间庭暗室。
对黄昏月冷,朦胧雾浥。
知我者希常我贵,於人不即而人即。
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鶗鴂乱,春芳寂。
络纬叫,池英摘。
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
既向静中观性分,偏於发处知生色。
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湖水平漪,与我意、一般容与。
任多少、双凫乘雁,落花飞絮。
露冷云寒烟外竹,霜明日洁梅边路。
怪天随、人意作阴晴,无非数。
方寸地,图书府。
老太史,亲分付。
况身名四海,未为不遇。
用舍行藏皆有命,时来将相还须做。
且闲中、袖手阅时人,摩今古。
秋意冷然,对宇宙、一尊相属。
君看取、都无凝滞,天机纯熟。
水拍池塘鸿雁聚,露浓庭畹芝兰馥。
笑何曾、一事上眉头,萦心曲。
兴不浅,船明玉。
人更健,巾横幅。
问人间底处,升沉迟速。
气压暗岩虹半吐,眼明平楚云相逐。
但年年、屈指问西风,篘新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