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
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
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
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景象,通过对虫鸣声、鼠蛇活动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观察。
“秋夕不自晓”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秋天的夜晚似乎比其他季节更早地降临,而人们往往不知不觉。紧接着,“百虫齐一鸣”则描绘了这个时刻自然界的声音,仿佛所有的昆虫都在此刻齐声鸣叫。这两句通过对夜色和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时节适使然”意味着这是自然规律所致,“鼓胁亦有声”则是说连蛐蟆这种小昆虫也在用它们的身体发出声音。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些细微声音的捕捉,表现了秋夜的生动和充满活力。
然而,在这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夜晚中,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则描绘了一些小动物在暗处进行的小动作,它们或是在寻找食物,或是躲避危险,展现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最后,“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这两句则突出了东家的一只公鸡,它在夜晚仍旧努力鸣叫,如同是在为这个昏暗的世界带来一丝光明。这里,诗人可能借此表达了对坚守本分、不懈怠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秋夜的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到在平凡中寻找光明与希望。
先生宋儒宗,风义起人耸。
何山如孔林,世俗岂知重。
广文领诸生,寒食亲上冢。
我独不得行,为义惭无勇。
浮家东下路间关,地近家乡尚未还。
风雨满城欣已过,星霜入鬓早宜闲。
去年嘉客同吹帽,今日仙林独侍班。
遍插茱萸忆兄弟,更添北望道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