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沙头数雁归,瘦躯仍却换冬衣。
天清昼阁先闻漏,寒重霜林未解围。
北地人烟随路别,东园草色傍春微。
高城匹马冲风急,书社萧条事不违。
十日沙头数雁归,瘦躯仍却换冬衣。
天清昼阁先闻漏,寒重霜林未解围。
北地人烟随路别,东园草色傍春微。
高城匹马冲风急,书社萧条事不违。
这首诗描绘了春寒时节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的感受。首句“十日沙头数雁归”,开篇即以雁群南归的场景,暗示季节更替,引出春寒的主题。接着,“瘦躯仍却换冬衣”一句,通过雁的形态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
“天清昼阁先闻漏,寒重霜林未解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寒的特点:白天虽晴朗,但夜晚依然寒冷,霜林未消,寒意犹存。这种对比,突出了春寒的独特之处。
“北地人烟随路别,东园草色傍春微”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描述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北方的人烟逐渐稀疏,而东方的园中,草色在春寒中显得尤为娇嫩,生机勃勃。
最后,“高城匹马冲风急,书社萧条事不违”两句,以个人行旅为视角,展现了在春寒中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萧条,但诗人并未因此违背自己的原则或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寒时节特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