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发忽种种,华年今复穷。
客怀少安适,况乃京尘中。
病肺厌斟酌,疲筋谢过从。
闲坊税老屋,车马无来踪。
日俸才百钱,盐齑犹不供。
夜榻覆龙具,晨炊熏马通。
出门欲贷乞,羞汗难为容。
安得一扁舟,浮家乘兴东。
江山此深隐,终老为田翁。
春秧二顷苗,秋穫期百钟。
稚子课樵汲,壮妻兼织舂。
行歌沧浪清,卧快柴桑风。
神明养内观,忧患无旁攻。
有客闻此言,诮余何不衷。
兹行果勇决,谁揽冥冥鸿。
安知禄籍间,去就如樊笼。
微尚良自信,所悲君不同。
壮发忽种种,华年今复穷。
客怀少安适,况乃京尘中。
病肺厌斟酌,疲筋谢过从。
闲坊税老屋,车马无来踪。
日俸才百钱,盐齑犹不供。
夜榻覆龙具,晨炊熏马通。
出门欲贷乞,羞汗难为容。
安得一扁舟,浮家乘兴东。
江山此深隐,终老为田翁。
春秧二顷苗,秋穫期百钟。
稚子课樵汲,壮妻兼织舂。
行歌沧浪清,卧快柴桑风。
神明养内观,忧患无旁攻。
有客闻此言,诮余何不衷。
兹行果勇决,谁揽冥冥鸿。
安知禄籍间,去就如樊笼。
微尚良自信,所悲君不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除夜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活困顿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首联“壮发忽种种,华年今复穷”感慨岁月匆匆,青春不再;颔联“客怀少安适,况乃京尘中”流露出在京都生活的不如意和疲惫;颈联至尾联描述了贫困的生活状态,如疾病缠身、借贷无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宁静自给的农耕生活,“安得一扁舟,浮家乘兴东”,表达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设想自己在春种秋收的田园生活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稚子课樵汲,壮妻兼织舂”。然而,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朋友不解其志向,“有客闻此言,诮余何不衷”。
最后两句“安知禄籍间,去就如樊笼”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认为仕途如同囚笼,而自己的高尚追求不被理解。“微尚良自信,所悲君不同”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以及对自己选择的坚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