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百丈接诸天,千里山川近目前。
宝网穹窿摩鹳鹤,洞窗疏达纳云烟。
龙蟠水府常听贝,雁下花宫自解禅。
我志愿希三代上,那寻残碣问隋年。
浮图百丈接诸天,千里山川近目前。
宝网穹窿摩鹳鹤,洞窗疏达纳云烟。
龙蟠水府常听贝,雁下花宫自解禅。
我志愿希三代上,那寻残碣问隋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景州开福寺塔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浮图百丈接诸天”,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佛塔之高,仿佛能触及天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千里山川近目前”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辽阔的山川美景,仿佛一切尽收眼底,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宝网穹窿摩鹳鹤,洞窗疏达纳云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佛塔比作宝网,与天空中的鹳鹤相摩挲,洞窗则如同门户,让云烟自由出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空灵飘逸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龙蟠水府常听贝,雁下花宫自解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龙蟠水府”与“雁下花宫”的形象,暗示了佛法的深奥与广大,无论是水中之龙还是空中之雁,都能在佛法的引领下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佛教智慧的崇敬,也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愿望。
最后,“我志愿希三代上,那寻残碣问隋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向往与敬仰,希望能够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而不是去探寻古老的碑文来寻找答案。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身修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佛教智慧的崇敬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