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作家书》
《作家书》全文
清 / 张问陶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

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

低头拈秃笔,絮语不启齿。

喜怒呈心颜,讯述杂彼此。

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

声飞入蓬荜,俨若吾归矣。

开缄恍面谈,琐屑过文史。

小弟听或騃,老婢闻而喜。

言之不见人,聆者先以视。

遂使孤客叹,洒然盈众耳。

伊谁创此术,缩地差足拟。

用以画羁愁,万金真可抵。

古人重骨肉,后人重朝市。

但愿名利生,不畏别离死。

我生岂大愚,胡为亦若是。

风雪满都城,惊寒常夜起。

妻孥谁在眼,独咳昏灯里。

偶闻征雁鸣,急欲觅双鲤。

披裘拂长笺,指僵书愈驶。

结念绕庭闱,馀情忆桑梓。

嗟予对床人,庶免呼庚癸。

心长目苦眩,语乱复且俚。

邻鸡忽唱晨,刺刺犹未已。

瘦僮俨蹲鸱,咍台睡正美。

(0)
鉴赏

这首诗《作家书》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一封家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细节,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笔下那份跨越千里的深情。

诗的开头“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巧妙地捕捉了诗人想要表达却又被距离阻隔的无奈与渴望。接下来,“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则表达了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唯一途径。诗人接着描述了自己在纸上倾诉的过程,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日常琐事,都通过文字传达给远方的亲人。

“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这里将书写比作弹奏琴弦,形象地表现了文字的韵律感和情感的流动。诗人想象着自己的话语如同琴声,穿越空间,直达亲人的耳边。“声飞入蓬荜,俨若吾归矣”,进一步强调了书信虽不能直接见面,却能带来如同回家般的温暖感受。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通过家人对书信的不同反应,如弟弟的不解、老婢的喜悦,以及自己阅读时的感动,展现了书信在家庭中的纽带作用。诗人感慨于书信能够跨越时空,让远在他乡的自己仿佛回到了家中,与亲人面对面交谈。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书信艺术的赞叹,认为它能够浓缩并表达复杂的情感,甚至可以抵得上万金的价值。他反思了时代的变化,虽然人们重视物质财富和城市生活,但他仍然坚持认为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与家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孤独生活的反思,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书信这一传统沟通方式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张问陶

张问陶
朝代:清   字:仲冶   生辰:1764—1814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
猜你喜欢

西樵山中同李伯襄舍弟有开送戴公纶彭伯时李烟客三子

落月在深竹,送君朝出山。

乘闲幸相及,得趣不同还。

远火鸡声外,残霜鹿迹间。

亦知非小草,惆怅损离颜。

(0)

春日病中·其一

一病徂仲春,不识仲春事。

忽忽又清明,眩运尚未止。

病人愁夜长,一倍忆俦侣。

清晨漫力疾,侧耳驼山阯。

山中踏青人,几处哭声起。

借问哭者谁,新亡与旧死。

斯人去年时,拜墓曾及此。

那知不转盻,今复亦已矣。

人生信无常,变态不可纪。

使我病忽死,哭者亦复尔。

造化如婴孩,四大如疮痏。

所恃在荣名,少可足生理。

如何千秋身,仅博一叶纸。

(0)

古意·其一

春意照罗帏,林花发明彩。

为寄远征人,流光不相待。

(0)

寺桥晚眺

玲珑柏翠隐禅家,断续钟声送落花。

石路疑从趺坐尽,烛光解道暗衢华。

槛边树卧皈依水,涧侧林深半染霞。

莫谓山中生色少,白云岫出满天涯。

(0)

赠樊侍御戍雷阳道过阳江·其一

抱诏辞京国,携家望戍城。

逆鳞批讵讳,立马戒犹鸣。

疏草千秋意,烟霜万里征。

行行过泽畔,不愧楚臣名。

(0)

元夜曲·其三

神羊观外张灯市,彩燕游龙百样妆。

独有邻家新娶妇,寄钱人买两鸳鸯。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