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缘何事,泪如珠子颗。
应当有别离,复是遭丧祸。
所为在贫穷,未能了因果。
冢间瞻死尸,六道不干我。
啼哭缘何事,泪如珠子颗。
应当有别离,复是遭丧祸。
所为在贫穷,未能了因果。
冢间瞻死尸,六道不干我。
这是一首充满忧伤和宿命感的诗歌,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离别与苦难的深刻思考。
“啼哭缘何事,泪如珠子颗。” 这两句开篇便带入强烈的情绪,婴儿的啼哭和泪水比作珍贵的珠子,象征着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悲伤与无奈。
“应当有别离,复是遭丧祸。” 表明了诗人对于命运的宿命观念,认为人的痛苦和灾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所为在贫穷,未能了因果。”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物质困顿与精神解脱之间关系的思考,似乎在探讨如何通过内心的觉悟来超越外在的苦难。
最后,“冢间瞻死尸,六道不干我。” 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生与死的大观中,表达出一种对于尘世纷争的超脱感和解脱感。这里的“六道”源自佛教术语,指的是轮回之中的六个生命境界(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世间烦恼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痛苦和死亡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宿命和解脱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哲学般的情感体验。
钟山旧游经十载,佳辰今喜登临又。
清明况与数友同,春浓更觉诸峰秀。
绀殿觚棱隐玄雾,閟宫幡幢昏白昼。
古松尚讶龙屈蟠,怪石还疑鹿逗遛。
偶逐樵人茧足趋,惊逢老僧雪眉覆。
郁郁天花百和香,泠泠风篁七弦奏。
东崖西崖绚金碧,前林后林开锦绣。
扪萝或如啼猿抱,下坂急若流星走。
少年兼戒垂堂险,素心默借神灵佑。
名山共阅太史书,思傍精庐卜云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