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诸峰紫阁奇,结茅应不负幽期。
远分空翠来函谷,静写脩蛾入渼陂。
红日屋头临照近,白云窗外卷舒迟。
曳裾自到金门下,猿鹤无时恼梦思。
太华诸峰紫阁奇,结茅应不负幽期。
远分空翠来函谷,静写脩蛾入渼陂。
红日屋头临照近,白云窗外卷舒迟。
曳裾自到金门下,猿鹤无时恼梦思。
这首诗描绘了紫阁山房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在此处的隐逸生活。首句"太华诸峰紫阁奇",以太华山的壮观景色为背景,强调紫阁山房的奇特与不凡。"结茅应不负幽期"表达了诗人对选择此地建房的满意,认为它符合隐居的理想。
"远分空翠来函谷,静写脩蛾入渼陂",通过描绘山色如黛,空翠远至函谷关,以及静态的美景倒映在渼陂湖中,展现了山房周围的宁静与秀美。"红日屋头临照近,白云窗外卷舒迟",进一步刻画出日光洒落山房,白云悠然卷舒的动态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
最后两句"曳裾自到金门下,猿鹤无时恼梦思",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在此悠然自得,不受尘世打扰,连猿鹤都不忍心打扰他的梦境,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阁山房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心境,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秋半红桥路。
是曾孙、几尘夙幸,此生奇遇。
天上人间同宴集,仙乐风飘处处。
遍纷郁、非烟非雾。
光近玉皇颜咫尺,共欢呼、鳌*霞觞举。
高会散,碧云暮。
至今瑞鹤犹能舞。
几千年、同亭祠下,赛神箫鼓。
再拜乞灵三奠酒,小驻霓旌容与。
半隐约、如传好语。
为送维鱼来入梦,向龙潭、时洒纷纷雨。
齐和曲,踏歌去。
盘马万山顶,弹禽群木中。
追思年少行乐,减尽旧豪雄。
三十六峰青矗,三百六滩碧逝,归路杳重重。
拱手问仙伯,谪宦岂天公。
奉慈亲,携稚子,访琳宫。
太虚点雪高处,万虑一杯融。
但得挈家归隐,何用举家拨宅,鸡犬亦升空。
长啸下山去,脚底响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