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风捲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黄沙风捲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苍凉与壮丽,以及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
"黄沙风捲半空抛,云动阴山雪满郊。" 开篇两句,以大气磅礴的笔触描绘出边塞的荒凉景象。黄沙随风卷起,在半空中飞扬,云层在阴沉的山峦间流动,雪花覆盖了郊野,一幅北国冬日的图画跃然纸上。
"探水人回移帐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接下来两句,则描绘出边塞军人的生活片段。士兵们在探查水源后返回营地,移动帐篷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猎户则是在野外射雕,箭矢准确无误地落在弓背上,这些动作展现了边塞军人的生存智慧和战斗技能。
"鸟逢霜果饥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这两句诗则转向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生存斗争。即便是鸟儿,在寒冷中也难以找到食物,只得啄食已被霜冻的果实;而马匹则在渡过结冰的河流后,因干渴自行奔跑寻找水源。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最后两句,则是对边塞军人占据肥沃草地的喜悦,以及他们在夜晚点燃篝火,以枝条搭建简易的庇护所。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也寄寓了军人们对于这片土地的占有和守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边塞地区特有的生存状态和军人的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