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尊翠勺,约秋风、一醉小楼先月。
谁取宝奁奔帝所,深锁玉华宫阙。
老桂香寒,疏桐云重,生怕金蛇掣。
那知天柱,一峰别与天接。
我欲飞佩重游,寘之衣袖,照我襟怀雪。
玉斧难藏修月手,待做明宵清绝。
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
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
绿尊翠勺,约秋风、一醉小楼先月。
谁取宝奁奔帝所,深锁玉华宫阙。
老桂香寒,疏桐云重,生怕金蛇掣。
那知天柱,一峰别与天接。
我欲飞佩重游,寘之衣袖,照我襟怀雪。
玉斧难藏修月手,待做明宵清绝。
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
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
这首诗名为《酹江月·念奴娇(其二)》,出自宋代诗人方岳之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绿尊翠勺,约秋风、一醉小楼先月。”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秋夜饮酒独酌的画面,诗人借由绿色酒杯和翠绿的酒勺,与秋风相伴,在小楼中先于明月醉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与融入。
“谁取宝奁奔帝所,深锁玉华宫阙。” 这里的“宝奁”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而“帝所”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摆脱束缚的心境,诗人似乎在追问谁能够解放自己,让自己不再被物质世界所困。
“老桂香寒,疏桐云重,生怕金蛇掣。” 这里的“老桂”指的是古老的桂树,“疏桐”则是稀疏的桐树。桂树在秋天会散发出香气,而桐树上的叶子在秋风中飘摇,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担心自己可能会像“金蛇掣”那样被捕捉,这里暗喻着对自由的渴望。
“那知天柱,一峰别与天接。” 这里的“天柱”形象化地表达了一种支撑天际的力量,而“一峰别与天接”则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山峰一样,直接通向天界。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度的向往。
“我欲飞佩重游,寘之衣袖,照我襟怀雪。” 这里的“飞佩”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品或玉佩,而“重游”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体验那种境界。诗人希望能够将这种精神状态藏于衣袖之中,并且通过月光映照,使自己的内心如同雪一般清净。
“玉斧难藏修月手,待做明宵清绝。” 这里的“玉斧”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刻刀,“修月手”则是指夜晚在月光下工作。诗人希望能够在这宁静的夜晚,用心去雕琢、完善某种艺术或精神追求,直至达到一种清绝的境界。
“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无比纯净的自然景象,并且诗人希望能够在这景象中寻找到完全的自我实现,不留下任何瑕疵或遗憾。
“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举杯饮酒时,与天地之间建立了一种精神上的沟通。这里的“谁”字用得非常含蓄,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寻找那个能够与之共鸣的人,或许这个“谁”就是诗人的内心所对话的对象。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高度的渴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诗人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
古来画竹多少人,叶叶枝枝辏成幅。
独有中书似老文,解道胸中有成竹。
辛苦欲得此君意,屡岁清斋断□肉。
偶然兴到始一洒,万壑寒声忽满屋。
秋杀春生□一时,几株抽叶几株秃。
披纷蛇蠖争屈伸,数寸巳□千寻足。
中书醉墨满人间,此幅风神更不俗。
劝君□雨好收拾,葛陂恐与蛟龙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