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
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水田园图景。"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表达了对朋友董少卿品格和才华的赞赏,并描述了他在茅山的一次游历,寻访仙境般的二许之家。这里的“杓斜”指的是竹简轻拂水面,形容动作优雅,环境清幽。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则进一步描绘了茅山的神奇景象,金井水和玉门沙都化用了古代仙境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天光透过山峦,与清澈的泉水相映成趣,而山中的灵气则守护着这片神秘之地。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在茅山的一段奇遇。祭拜之后,香炉中余烟消散,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偶尔触摸到如同乳花般洁白和柔软的洞穴景象。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祝愿。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茅山修炼成仙,达到“作廷尊”的地位,但不必急于寻求神仙之道,因为自然的恩赐已经充满了这个世界,不需要急迫地追求超凡脱俗。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意愿,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