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
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
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
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
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
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
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李方叔新宅》。诗人以自身经历为引,表达了对朋友李方叔新建住宅的赞赏和羡慕。诗中首先描述了自己年事已高,无固定居所的境况,感叹人生短暂,期待能在他人的新房子里度过余生。接着,他对李方叔的经济条件虽不富裕但能凭借众人力气迅速建成新宅表示钦佩,认为简朴的生活和读书作诗就是幸福。
诗人感慨自己近年来少出门,未能亲见好友的新居落成,但他明白“心安即是身安处”,强调内心的满足比物质住所更为重要。最后,他以自我调侃结束,表示不必向他人询问,自己的生活态度已经明确。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