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三际上人一首》
《赠三际上人一首》全文
明 / 黄省曾   形式: 古风

蓬莱牟子国,释者有高秀。

早入不二门,禅枝荫海岫。

常怀古金人,思与灵境遘。

秉锡为方游,始驾秦淮舟。

宝志谒灵谷,华林竟何求。

遥探补陀迹,孤踪赴明州。

潮音巉岩洞,乘涛忽而至。

持尔慧锷心,恍惚逢大士。

天台五云长,归途指仙乡。

把月坐琼楼,餐霞留石梁。

临安访天目,灉溶两湖绿。

空明荡烦嚣,清猿伴孤宿。

朅来止吴门,百花寓幽刹。

趺观表法幢,贞宗开顿筏。

春风三月时,缅忆清凉处。

万里探五台,往接文殊记。

清舸沂芳川,日弄桃花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三际上人的僧侣,其行踪遍及中国东南沿海的名山大川,从蓬莱牟子国到秦淮河,再到灵谷寺、华林、补陀、天台、五台等地,展现了他深厚的佛教修为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中以“蓬莱牟子国”开篇,引出佛教圣地的概念,随后描述了三际上人早年修行,深入佛学的境界。他“常怀古金人”,表达了对古代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追求与灵性世界相遇的愿望。通过“秉锡为方游”,展现了他四方游历,寻求佛法真谛的旅程。

诗中提到的地点如灵谷寺、华林、补陀、天台、五台等,都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标,象征着佛教修行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三际上人探访这些地方,不仅是为了寻求佛法的教义,也是为了体验自然之美,与天地精神相契。

在“潮音巉岩洞”一段,诗人描绘了三际上人在海上乘风破浪,最终在神秘的洞穴中遇到了“大士”,即佛教中的菩萨形象,暗示了他在修行路上的深刻领悟和精神上的升华。

最后,诗中提到三际上人来到吴门(苏州),在百花盛开的幽静寺庙中静坐,与月光、霞光、空明的山水、清猿相伴,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个旅程充满了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三际上人丰富的人生旅程和深刻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作者介绍

黄省曾
朝代:明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猜你喜欢

题范氏文官花二首·其二

荔枝绿后绯还紫,金带围腰事亦常。

天遣名花作奇谶,一门数世盛文章。

(0)

人生二首·其二

人生无百岁,功业必乾乾。

此志不忧国,何颜可见天。

远居山邑静,如对玉阶前。

寄语秦淮柳,还能记着鞭。

(0)

题赵仲穆画眉图·其一

有美清扬婉且闲,横云吐月斗弯环。

平生不识张京兆,却对妆台写远山。

(0)

梅魂

枝南枝北路迢遥,飞入孤山夜寂寥。

水月浮香应自返,溪风弄影为谁招?

缟衣梦里和愁断,玉笛声中逐恨消。

似欠灵均歌楚些,逋仙坟冷草萧萧。

(0)

九马图

西风原野汗血驹,或踶或齧或惊驱。

龁草饮水秋气肃,追风抺电神情苏。

一匹滚尘一匹逋,两匹交颈如城乌。

其馀五匹总殊绝,八龙溢一崩群驽。

为问何时脱羁靮,肆行如云从所适。

仰首斜阳嘶啮膝,一似逢人诉胸臆。

自穆西归遭汉家,不辞低头驾鼓车。

渥洼水深龙种在,玉关西望空咨嗟。

(0)

张仲举博士书来言其老健能夜书小字仍饮量不减喜而赋此诗录上

一秋两得平安报,读罢寒暄喜不胜。

花底振衣清似鹤,灯前书字小如蝇。

蜕仙道骨无人识,博士官衔自此升。

江上莼鲈好时节,岂无清梦到吴兴。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