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迥亭孤烟树苍,登临未遂笑空□。
茂林南望依然竹,曲水东流不复觞。
一代人豪还说晋,千金墨迹已归唐。
乾坤俯仰成今古,惟有残碑卧夕阳。
地迥亭孤烟树苍,登临未遂笑空□。
茂林南望依然竹,曲水东流不复觞。
一代人豪还说晋,千金墨迹已归唐。
乾坤俯仰成今古,惟有残碑卧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茫而孤独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处的树木与竹林,似乎在寻找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寄托。"地迥亭孤烟树苍",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孤寂而又壮阔的意境。"登临未遂笑空□"中的"空□"二字,留白处引人遐想,仿佛是诗人内心的感慨,或是对某种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一笑。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南方的茂林和东流的曲水,"茂林南望依然竹,曲水东流不复觞",竹林依旧青翠,流水潺潺,但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欢聚与畅饮。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一代人豪还说晋,千金墨迹已归唐",诗人通过历史人物和艺术作品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落寞的对比思考。晋代的风流人物与唐代的艺术珍品,虽已成往事,却依然被后人铭记与传颂,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
最后两句"乾坤俯仰成今古,惟有残碑卧夕阳",将视角拉回现实,以天地间万物的更迭,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残碑"作为历史的见证,静静地躺在夕阳下,既是对过去辉煌的回顾,也是对当下与未来的深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的独到见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