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庭珍馆一何清,四壁如银窗更明。
雨馀草色欺苔色,风送松声杂涧声。
芍药花开今四月,杜鹃啼恨到三更。
我来暂息白鹤观,忆著故人刘混成。
松殿空遗金凤舞,芝田不见铁牛耕。
云迷古洞虎狼吼,烟锁平林鸟雀惊。
日暮山屏增紫翠,晓来天籁自箫笙。
杖头挑月过山北,要趁如今几日晴。
琅庭珍馆一何清,四壁如银窗更明。
雨馀草色欺苔色,风送松声杂涧声。
芍药花开今四月,杜鹃啼恨到三更。
我来暂息白鹤观,忆著故人刘混成。
松殿空遗金凤舞,芝田不见铁牛耕。
云迷古洞虎狼吼,烟锁平林鸟雀惊。
日暮山屏增紫翠,晓来天籁自箫笙。
杖头挑月过山北,要趁如今几日晴。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建筑——白鹤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诗人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清澈见底的琅庭珍馆,以及如同银色般明净的窗棂,这不仅是对视觉的享受,也彰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雨馀草色欺苔色,风送松声杂涧声。" 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并列的手法,将细雨后的湿润景象与风中传来的松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听觉效果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芍药花开今四月,杜鹃啼恨到三更。" 芍药花的开放和杜鹃鸟啼鸣的声音,将时间定格在四月,情感上则延伸至深夜,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诗人提及暂息于白鹤观,并回忆故人刘混成,这里的"暂息"和"忆著"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之情。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松殿、芝田的荒凉,以及云雾缭绕中虎狼的吼叫,平林中的鸟雀惊飞,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动多姿,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
"日暮山屏增紫翠,晓来天籁自箫笙。" 这两句以日暮和晓来的时间对比,以及山屏、天籁的自然之声的描写,使诗意更加深远和空灵。
最后,"杖头挑月过山北,要趁如今几日晴。" 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好天气中,携带着杖子挑起明月,穿越山北的愿望,这既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也是对眼前美好景致的一种珍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哲思与哀愁的意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