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馀清,耿耿不能寐。
出户凉意来,四野星河坠。
露气湿衣裳,茫茫宇宙长。
凌空不可得,归来倒书床。
记书已成念,波冷湘筠簟。
抚景役吟魂,得句还重练。
须臾天山月,一镜浑无缺。
坐落半窗明,对之心愈洁。
向来杂虑汤泼雪,不知东方之既白。
秋夜有馀清,耿耿不能寐。
出户凉意来,四野星河坠。
露气湿衣裳,茫茫宇宙长。
凌空不可得,归来倒书床。
记书已成念,波冷湘筠簟。
抚景役吟魂,得句还重练。
须臾天山月,一镜浑无缺。
坐落半窗明,对之心愈洁。
向来杂虑汤泼雪,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秋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景象。首句“秋夜有馀清”点出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接着“耿耿不能寐”流露出诗人难以入眠的思绪。走出户外,感受到四野的凉意和星河坠落的壮丽,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开阔。
“露气湿衣裳,茫茫宇宙长”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广阔与神秘,露水打湿衣裳,诗人仿佛融入了这无垠的宇宙之中。然而,“凌空不可得”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向往,诗人试图超越尘世,却只能回归书床。
“记书已成念,波冷湘筠簟”暗示诗人借读书来排遣寂寥,湘竹凉席的触感更添秋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抚景役吟魂”,灵感涌现,但又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须臾天山月,一镜浑无缺”描绘了明亮的天山月,如镜子般圆满无瑕,照亮半窗,使诗人的心灵更加纯净。最后,“向来杂虑汤泼雪,不知东方之既白”表达了诗人通过这一夜的沉思,将纷扰的杂念洗涤殆尽,直到东方破晓,心境如雪被热水冲刷一般清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新安新定江水连,三百六十滩在天。
新都缥缈高若县,上滩三老分青钱。
雇值百丈牵紫烟,狼牙虎锯刀剑全。
钜者利齿小亦拳,雪浪溅人雷迸船。
篙师著篙篙欲千,一尺一步寸莫前。
白日欲黑眼欲穿,啼猿断壁闻哀弦。
谁家独住青嶂边,十月花开红可怜,一声鸡叫层云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