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圣肆笔根于天,神踪合作皆自然。
劲腴华实无以偏,春秋虽富力已全。
天禧资善环琦园,只字落纸时争传。
煌煌翰墨二百年,传家曾是金銮仙。
渡江文献仍中原,繄臣何人望奎躔。
欲知付受须瞻前,印以忠孝钱家钱。
维圣肆笔根于天,神踪合作皆自然。
劲腴华实无以偏,春秋虽富力已全。
天禧资善环琦园,只字落纸时争传。
煌煌翰墨二百年,传家曾是金銮仙。
渡江文献仍中原,繄臣何人望奎躔。
欲知付受须瞻前,印以忠孝钱家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仁宗皇帝书法的赞美之作。首句“维圣肆笔根于天”表达了对仁宗皇帝高尚品德与艺术天赋的崇高敬仰,认为他的书法如同圣人的灵感,源自上天。接着,“神踪合作皆自然”进一步强调了其笔法的神妙,仿佛天工之合,浑然天成。
“劲腴华实无以偏”描绘了仁宗书法的风格特点,既有力度又有韵味,既有坚实的基础又有丰富的内涵,均衡而饱满。诗人称赞仁宗的书法在春秋鼎盛时期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天禧资善环琦园,只字落纸时争传”则描绘了仁宗御书的珍贵和广泛流传,即使在天禧年间,他的每一字都备受珍视,人们争相传抄。
“煌煌翰墨二百年,传家曾是金銮仙”高度评价了仁宗书法的影响力,历经两百年仍然光彩照人,仿佛金銮殿中的仙人所赐。
最后,“渡江文献仍中原,繄臣何人望奎躔”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的谦逊,自问在众多文人中谁能比得上仁宗的书法成就,同时也流露出对仁宗书法传承的期待。
“欲知付受须瞻前,印以忠孝钱家钱”以忠孝为主题,暗示了仁宗书法的精神内涵,传递出对后世子孙学习和传承这种忠孝精神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仁宗皇帝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