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多时别,无时不念君。
池深春草雨,天远暮山云。
去雁情千里,残蝉思十分。
不知明月夜,曾复望乡枌。
未得多时别,无时不念君。
池深春草雨,天远暮山云。
去雁情千里,残蝉思十分。
不知明月夜,曾复望乡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丁高林所作,名为《怀胡怡斋府教》。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未得多时别,无时不念君。”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迹,虽与亲友仅短暂分别,但心里始终挂念着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这是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厚感情的真实写照。
“池深春草雨,天远暮山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池塘中的水很深,春天的草木被细雨滋润,远处的天空辽阔而又遥远,傍晚时分,山峦间漂浮着云雾。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寂寞与孤独。
“去雁情千里,残蝉思十分。” 这两句则用了比喻手法。远去的大雁带走了诗人的深情,而那几只留下的小虫子也引起了诗人对亲友的无限思念。这表明了诗人对亲友的情感之浓烈和思念之深沉。
“不知明月夜,曾复望乡枌。” 这两句中,“不知”二字表达了一种情不自禁的心境。在明亮的月光下,或许在无意识中,诗人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远方的故土。这里的“望乡”正是对亲友和家园深切怀念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亲友思念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深沉的情感。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少小事结束,薄游倾五陵。
飘然杖屦去,不爱帛书徵。
人拟白衣相,自称黔鬓僧。
雄心付磨灭,幽思削凭陵。
汗马乾坤小,雕虫岁月增。
妙能探众有,穷始向真乘。
踏尽空山锡,谁堪续日灯。
相逢但指口,吾意慕孙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