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山深美林麓,坡老文章照岩谷。
簿书休暇得良朋,载酒幽寻欢意足。
朝寒岚重阴漫漫,石头路滑青屈盘。
仰瞻孤塔倚岛汉,俯听绝壑鸣飞湍。
老僧爱客煮茗出,暂与閒云分半席。
自言住山八十年,夹道长松手亲植。
家人好事携歌鬟,为予啸傲泉石间。
壶觞到处即倾倒,何必西湖与东山。
郡圃花开少晴旦,屈指春光已过半。
百年行乐能几何,烂醉芳时莫长叹。
道场山深美林麓,坡老文章照岩谷。
簿书休暇得良朋,载酒幽寻欢意足。
朝寒岚重阴漫漫,石头路滑青屈盘。
仰瞻孤塔倚岛汉,俯听绝壑鸣飞湍。
老僧爱客煮茗出,暂与閒云分半席。
自言住山八十年,夹道长松手亲植。
家人好事携歌鬟,为予啸傲泉石间。
壶觞到处即倾倒,何必西湖与东山。
郡圃花开少晴旦,屈指春光已过半。
百年行乐能几何,烂醉芳时莫长叹。
此诗描绘了诗人赵涣在元代的一次游历道场山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友人之乐以及自然之趣。首句“道场山深美林麓”,开篇便以道场山的深邃与美丽林麓吸引读者的视觉与想象。接着,“坡老文章照岩谷”一句,巧妙地将宋代文学大家苏轼(坡老)的文采比作照亮山谷的光芒,既赞美了苏轼的文学成就,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文学创作的灵感。
“簿书休暇得良朋,载酒幽寻欢意足”两句,描绘了诗人得以暂时放下公务,与好友一同载酒游览山林,享受着内心的满足与快乐。随后,“朝寒岚重阴漫漫,石头路滑青屈盘”则通过晨雾与山路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仰瞻孤塔倚岛汉,俯听绝壑鸣飞湍”两句,诗人抬头望见孤塔矗立于山间,低头聆听深谷中激流的轰鸣,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雄浑。接下来,“老僧爱客煮茗出,暂与閒云分半席”描绘了与老僧相遇的情景,通过煮茶、分享坐席的小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自言住山八十年,夹道长松手亲植”一句,老僧的叙述透露出他对山林的深厚情感与长期的守护。最后,“家人好事携歌鬟,为予啸傲泉石间”写出了随行家人的参与,以及他们在自然中的欢声笑语,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
“壶觞到处即倾倒,何必西湖与东山”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赏,认为无需刻意追求名山大川的美,眼前的道场山同样令人陶醉。接下来,“郡圃花开少晴旦,屈指春光已过半”描述了春天的短暂与珍贵,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百年行乐能几何,烂醉芳时莫长叹”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文活动的温馨,还蕴含了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时间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