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风雨满长途,浊酒他乡客思孤。
铜柱烽烟连日夜,楼船戈甲下江湖。
朝廷石画谁今得,诸将金貂莫浪图。
白首看山重引兴,故园三径任荒芜。
北来风雨满长途,浊酒他乡客思孤。
铜柱烽烟连日夜,楼船戈甲下江湖。
朝廷石画谁今得,诸将金貂莫浪图。
白首看山重引兴,故园三径任荒芜。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舟抵胥江值王师东下》描绘了诗人北行途中遭遇风雨,身处异乡,内心充满孤独的客愁。他望着烽火连天的铜柱,感受到战事的紧张与国家的动荡,楼船戈甲的景象暗示着军队正准备东征。诗人感慨朝廷的权力更迭,昔日的权臣已无人能掌控局势,而将领们的荣耀也显得虚浮。尽管如此,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忧患,反而在白发苍苍时仍能欣赏眼前的山色,寄托情感,对故乡的三径荒芜也表现出一种豁达和淡然的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沉思与坚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