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许仙宅,复窥洪崖井。
地逐灵胜高,兴接烟霞永。
伊余坐昏垫,久欲还林岭。
明发囊丹砂,归欤鍊颓景。
来过许仙宅,复窥洪崖井。
地逐灵胜高,兴接烟霞永。
伊余坐昏垫,久欲还林岭。
明发囊丹砂,归欤鍊颓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憧憬。首句“来过许仙宅,复窥洪崖井”以古代神话人物许仙和洪崖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接着,“地逐灵胜高,兴接烟霞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之相接的永恒兴致。
“伊余坐昏垫,久欲还林岭”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以及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栖息之所的愿望。“明发囊丹砂,归欤鍊颓景”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计划携带丹砂(象征着修炼或追求精神升华的物品),在明天出发,回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岭之中,进行精神的修炼或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精神提升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道家哲学色彩。
北风萧萧雨雪滂,辞我亲友之朔方。
中闺少妇走徬徨,劝君斗酒牵衣裳。
道路纵横多虎狼,岁暮天寒百草黄。
结发本期不下堂,君独何为慕他乡。
东流之水不西归,宛转蛾眉能几时。
人生富贵亦有命,辛苦驰奔空尔为。
纵令鼎食有别离,贱妾但愿共驩糜。
¤
泠泠山下涧,童童山上松。
粼粼涧中石,瑟瑟松上风。
波逝石不俱,飚奔松莫从。
物理相倚藉,动息难可同。
与君游宛雒,矫若双飞龙。
中道怅相失,末路欣此逢。
既逢不须臾,去复当严冬。
霜霰集衡轭,虎豹啼林丛。
子其慎桑榆,劳谦以令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