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呼名奈俗何,鲼称江赋亦传讹。
澎湖唤作琵琶好,鱼更多于饭甑多。
锅盖呼名奈俗何,鲼称江赋亦传讹。
澎湖唤作琵琶好,鱼更多于饭甑多。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品——锅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锅盖的形象和功能赋予了生命,使其在诗中活灵活现。
首句“锅盖呼名奈俗何”,以锅盖自称为起始,表达了对世俗命名的无奈与幽默感。锅盖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其独特之处,仅仅以一个简单的名称来概括其存在,这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接着,“鲼称江赋亦传讹”一句,通过“鲼”(一种鱼类)的称呼引申出对事物命名的探讨。这里不仅指出了命名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误解,也暗含了对生活中小小细节的关注与反思。通过“江赋”这一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命名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命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澎湖唤作琵琶好,鱼更多于饭甑多。”这两句诗则将话题转向了对地方特色与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以“澎湖”为例,将其形象化为“琵琶”,巧妙地结合了音乐与地理的意象,展现了对地方特色的赞美。同时,通过比较“鱼”的数量与“饭甑”(古代炊具)的容量,形象地描绘了海洋丰富的渔业资源,既体现了对自然界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活富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锅盖、鱼类、地理景观等日常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蕴含了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诗意的生命,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哲理。
冉冉游云护琐闱,胧胧团月映江扉。
停杯已负经年约,倚槛空思万里辉。
花雨广寒真亦假,梦登天柱是邪非。
临风谩有乘槎兴,欲访银河旧织机。
柏为梁,梓为柱,累金作台高几许。
未央宫阙太液波,万宝晴摇夜明树。
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以下皆陈诗。
龙颜喜溢豹文蔚,虞廷赓歌再见之。
君王千载英睿姿,惜哉不逢皋与夔。
董生闭门长孺出,平津阁中贤者谁。
雄才逸发不自制,始略祁连山外地。
东来海上遇安期,西向宫中封五利。
乃知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君王已悔人未知,白首始兴搜粟尉。
柏为梁,金为瓦,治大国,如大厦,一材岂宜轻用舍。
用舍一失害不轻,疮痏呻吟遍天下。
空令中国至今人,但说葡萄与天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