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伤秋惯。又匆匆、西风换了,几家庭院。
满地荒寒人何似,却正篱花黄遍。
谩省得、清愁幽怨。
襟袖当筵应自惜,甚酒痕长共啼痕黯。
歌与哭,到今倦。年时白发星星见。
信天涯、一番离别,几回肠断。
眼底风花飘零久,忍付瑶笙吹乱。
但梦里、相思无算。
夜夜拌教成一醉,笑猖狂依旧章台畔。
多少泪,向谁溅?
老去伤秋惯。又匆匆、西风换了,几家庭院。
满地荒寒人何似,却正篱花黄遍。
谩省得、清愁幽怨。
襟袖当筵应自惜,甚酒痕长共啼痕黯。
歌与哭,到今倦。年时白发星星见。
信天涯、一番离别,几回肠断。
眼底风花飘零久,忍付瑶笙吹乱。
但梦里、相思无算。
夜夜拌教成一醉,笑猖狂依旧章台畔。
多少泪,向谁溅?
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词人晚年的孤独与哀愁。开篇“老去伤秋惯”直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秋天的萧瑟景象触动了他的内心。接着,“又匆匆、西风换了,几家庭院”进一步渲染了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凄凉气氛。
“满地荒寒人何似,却正篱花黄遍”通过对比,写出词人自身的孤寂和周围环境的冷落,篱笆边的菊花虽黄,却无人欣赏,象征着词人的落寞。接下来,“襟袖当筵应自惜,甚酒痕长共啼痕黯”描述了词人在宴席上借酒浇愁,泪水与酒痕交织,显得格外凄楚。
“歌与哭,到今倦”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疲惫和对过去欢乐与悲伤的怀念。下片“年时白发星星见”揭示了词人年华老去的无奈,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反复折磨。“眼底风花飘零久,忍付瑶笙吹乱”写出了词人面对世事如风花飘零,心中悲苦难以言表,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
结尾“夜夜伴教成一醉,笑猖狂依旧章台畔”描绘了词人借酒消愁,甚至在梦中仍保持那疯狂的笑,表现出他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最后,“多少泪,向谁溅?”以问句收束,直抒胸臆,流露出词人无处倾诉的深深哀愁。整体来看,袁克文在这首《金缕曲》中展现了他深沉而感伤的内心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