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的作品,名为《朝中措(其二)》。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
"先生筇杖是生涯"一句,以“筇杖”比喻行走于世间的人,用“生涯”形容人生的艰难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接着“挑月更担花”则是用鲜明的意象描绘出行者在夜晚挑着月光,日间背负着花香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感。"把住"指的是能够把握或控制,而"都无憎爱"则显示出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超脱态度;"放行"意味着放任自流,"总是烟霞"则形容了一种如同云烟般虚无缥缈的生存状态。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三句中,“飘然”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感,而“携去”则暗示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背离。"旗亭问酒"和"萧寺寻茶"两处,则是诗人在逃避尘世时所到之地,"问酒"与"寻茶"都隐含了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则以“黄鹂”比喻自己,"无定"形容其行踪不定,"不知飞到谁家"则是表达了一种生命漂泊无定的宿命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态度。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叠加,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与寄托的情怀。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素秋天气,是登山临水,昔人悲处。
我遇清时无个事,好约莺迁鸿翥。
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
松江缆月,望云飞棹延伫。
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
恨不同游,指浩渺、玉宇琼楼相付。
桂子收香,蟾辉采露,暂辍尊前舞。
丝囊封寄,倩他双翠衔去。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