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愁无处觅高僧,欲问楞伽竟不能。
遥想山中禅定夕,半窗残雪一寒灯。
孤愁无处觅高僧,欲问楞伽竟不能。
遥想山中禅定夕,半窗残雪一寒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浦源在孤寂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困境。他无法寻觅到高僧以解心中之愁,对于佛教中的楞伽经也无法深入探讨。诗中通过想象山中禅修的画面,展现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场景:夜晚,山寺内只有半窗残雪和一盏寒灯,象征着修行者的寂静与孤独。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整体上,这首诗富有禅意,寓情于景,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忆昨在江都,联君城一曲。
我家百色无,唯有数竿竹。
琅玕净相倚,萧洒意常足。
君亦时见过,笑语伴幽独。
别来七见春,屡送光景速。
京师车马烦,高尘蔽华屋。
僧室日闭关,静若在岩谷。
忽闻剥啄声,把手叙寒燠。
嵌空叠石畔,亦有双筠绿。
动君青云兴,赏眄不移目。
爱其萧骚风,摇此苍翠玉。
有如嗜脍炙,久矣虚其腹。
一旦逢割鲜,欣然喜如沃。
乃知物外适,可以傲流俗。
奉常官事简,佳集时可卜。
轩窗辟浓邃,冠带脱拘束。
文枰稍拂拭,白黑看驰逐。
更设茶两旗,何须酒百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