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如圆堑木如城,鱼鸟从游信此情。
啅雀踏枝飞尚袅,仰荷承雨侧还倾。
弹琴废久重寻谱,种药求多旋记名。
于世久判无妙策,直应归学老农耕。
溪如圆堑木如城,鱼鸟从游信此情。
啅雀踏枝飞尚袅,仰荷承雨侧还倾。
弹琴废久重寻谱,种药求多旋记名。
于世久判无妙策,直应归学老农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溪水如同圆形的堤岸,树木像城墙一样坚固。鱼儿和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游荡,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态情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啄木鸟踏枝飞翔的姿态,以及荷叶承接雨水后侧倾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敏锐感受力。
在下半首,诗人提到了久违琴瑟的弹奏,重新寻找乐谱的行为,体现出一种对艺术和文化传统的回归与珍视。种植药材时求多而记住它们的名字,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最后两句“于世久判无妙策,直应归学老农耕”,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在长久的人生旅途中,没有什么绝妙的计策,最直接的选择是回归到土地上,像老农一样去耕耘。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劳动的崇尚。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而又充满智慧的人生画卷。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
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
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
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
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
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
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花骢出蜀瘦行难,急诏乘轺定峻迁。
清雪人如辞父母,白云客似别神仙。
堪晓望晴霞烂熳,伴宵征暑月团圆。
寄语集贤孙大谏,莫嫌未和旧诗篇。
行装堪入画何如,马更羸于到任初。
棠树喜抛州部籍,兰台宜掌国图书。
草芽绿未侵官道,柳眼青先近帝居。
愿共耀卿来旧地,飘缨拥旆过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