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饮其血,五谷自古惟闻名。
樵苏切莫近亭障,将军卧护真长城。
十年牛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饮其血,五谷自古惟闻名。
樵苏切莫近亭障,将军卧护真长城。
十年牛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焉耆山下春天雨后晴朗的景象,尽管春雪初晴,但山野中只有蒺藜顽强生长。诗人以射猎野鹿为喻,表达对古代勇士依靠狩猎自给自足生活的想象,同时也提及五谷虽闻名却难以获取。诗人提醒人们不要靠近防御工事,因为真正的守护者——如将军般的人——正在静卧休息,守护着这片安宁,象征着他们是国家的"长城"。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期战乱结束的感慨,他回忆起过去在艰难岁月里像牛马一样疲于奔命的生活,如今终于能够安心南睡,意识到中原已经恢复了和平。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寄寓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胡髯白尽犹强饭,髀肉添多未跨鞍。
不向胡沙亲矢石,却来桥冢护衣冠。
归舟自此长相背,荐墨于今尚未乾。
只恐燕然他日事,独无名字可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