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咏贫士七首·其四》
《拟咏贫士七首·其四》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昔在冯敬通,晚节极穷困。

岂不尝专城,肥遁故无闷。

如何彼江生,赋此以为恨。

政坐不能隐,揣谓意有怨。

与世一不合,心迹当两远。

岂容近市朝,尚与俗物溷。

(0)
翻译
从前有个叫冯敬通的人,晚年极其困苦。
他难道未曾独掌过一城,选择退隐所以并无烦闷。
为何江生写下这样的诗篇,以此表达遗憾。
只是因为无法真正隐居,他揣测江生心中有所不满。
与世俗不合,他的心志和行迹自然远离。
怎能容许自己靠近喧嚣的市井,还要与庸俗之人混杂。
注释
昔:从前。
冯敬通:历史人物名。
晚节:晚年。
极:非常。
穷困:困苦。
岂:难道。
尝:曾经。
专城:独掌一城。
肥遁:退隐。
江生:诗人名。
赋:写诗。
恨:遗憾。
政:只。
坐:因为。
隐:隐居。
揣谓:揣测认为。
合:符合。
心迹:心志和行迹。
两远:远离。
市朝:市井。
俗物:庸俗之人。
溷:混杂。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拟咏贫士七首(其四)》。诗中通过对昔日冯敬通晚年境遇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物质困顿和精神孤独的感慨。

“昔在冯敬通,晚节极穷困。”开篇即点明冯敬通晚年的贫困境况,这里的“昔在”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辉煌与现实颓废之间落差的感慨。

“岂不尝专城,肥遁故无闷。”此句中,“尝专城”指的是曾经享有专城之富,而“肥遁”则是形容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得。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过去荣华与现在贫困之间的反差感。

“如何彼江生,赋此以为恨。”“彼江生”很可能指的是另一个诗人或是诗中的虚构人物,这里诗人借用他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不满和怨恨。通过“为此”二字,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投入之深。

“政坐不能隐,揣谓意有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无法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无奈,以及因为这种无奈而产生的内心怨恨。这里的“政”字可能指的是时政或社会环境。

“与世一不合,心迹当两远。”此句强调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和差异,“心迹当两远”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保持自己独立精神态度的决心。

最后,“岂容近市朝,尚与俗物溷。”这里“岂容”二字表达了一种不可能或不可接受的情绪,强调了诗人对于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拒绝。整句意味着诗人不愿意将自己放置在世俗的喧嚣和物欲之中,而是选择保持自己的独立与纯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无奈、对于精神独立的坚持,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批判态度。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江头寄致远·其一

箕斗光移析木津,踏霜扶醉不惊尘。

夜寒应是梅花觉,半敛愁容婉待春。

(0)

次虞宪日近即事·其一

风落虚檐燕子声,屋头屋尾菜花明。

炉熏燕坐参消息,理本无亏莫望盈。

(0)

次张义立登九顶三绝·其一大像

坐断江山现法身,大光明里万波旬。

东风归棹津头过,同是慈航得度人。

(0)

小雪前三日钟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杜坞自郑盖庵过阆山趋翔凤山菁山遍览杨坟秀园遂至何山道场山乘兴薄吴兴访玉湖书院水晶境界而归自戊子至庚子阴晴相半胜处辄徘徊赋诗饮酒伟哉观也数诗见后·其二宿妙胜阁

一径白云明似雪,满山红叶艳于花。

过溪买酒等闲事,只恐客来非当家。

(0)

万景楼次韵·其一

扶疏岩桂拒霜开,苍莽鵁鶄属玉来。

想见山阴秋色里,一声欸乃暮潮回。

(0)

道中得雨

我行田野间,吁嗟连数村。

千山收宿雨,溪作黄梅浑。

渐看风叶底,一洗龟坼痕。

馀功被行客,稍压旱尘昏。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