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虚空手,谁能会此心。
开琴理中夜,明月为知音。
梵语落天半,松涛生院深。
披衣向何年,行处自沉吟。
绘出虚空手,谁能会此心。
开琴理中夜,明月为知音。
梵语落天半,松涛生院深。
披衣向何年,行处自沉吟。
这首诗《绘空轩》由明代诗人屈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画家在夜晚弹琴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
首句“绘出虚空手,谁能会此心”,以画家之手绘出虚空,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暗示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孤独与深刻情感。接下来,“开琴理中夜,明月为知音”描绘了夜晚弹琴的场景,明月仿佛成为了唯一的听众,象征着知音难觅的感慨。随后,“梵语落天半,松涛生院深”运用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心灵深处的探寻与思考。最后,“披衣向何年,行处自沉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自我反思,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弹琴的场景,以及与自然界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音的渴望。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