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梯凌碧空,不与廛闾通。
朝烟翳高栋,霭霭犹从龙。
遥睇辨沧海,纵观分岱宗。
常山与马耳,历历在目中。
良时无停景,远宦如飘蓬。
汨没困簿领,何以舒心胸。
公馀频登临,勿使酒樽空。
行看五六月,下视零雨濛。
危梯凌碧空,不与廛闾通。
朝烟翳高栋,霭霭犹从龙。
遥睇辨沧海,纵观分岱宗。
常山与马耳,历历在目中。
良时无停景,远宦如飘蓬。
汨没困簿领,何以舒心胸。
公馀频登临,勿使酒樽空。
行看五六月,下视零雨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龙兴寺阁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危梯凌碧空,不与廛闾通”描绘了通往寺庙阁楼的阶梯高耸入云,远离尘世喧嚣的情景。接着,“朝烟翳高栋,霭霭犹从龙”通过朝雾缭绕高高的屋檐,仿佛与龙相随,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超凡脱俗的氛围。
“遥睇辨沧海,纵观分岱宗”则展现了站在阁楼上远眺的壮观景象,能够辨识出遥远的大海和泰山的轮廓,体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接下来的“常山与马耳,历历在目中”进一步强调了视野之广,连远处的山峰都清晰可见。
“良时无停景,远宦如飘蓬”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远离官场、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最后,“公馀频登临,勿使酒樽空”则是诗人希望在公务之余,能多次登高望远,享受清风明月,避免酒樽空虚,暗示了他渴望心灵得到慰藉和释放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