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革竟无尸,可怜君赉志神霄,未免红羊销劫火;
招魂知何处,愿助我奋威江浦,长乘白马作灵潮。
裹革竟无尸,可怜君赉志神霄,未免红羊销劫火;
招魂知何处,愿助我奋威江浦,长乘白马作灵潮。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感,悼念陈昌镛先生。上联“裹革竟无尸”,感叹其英勇牺牲,却未能留下遗体,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惋惜。“可怜君赉志神霄”,怜悯他虽怀大志,却未能在天界实现,流露出对英灵未能超脱尘世的遗憾。“未免红羊销劫火”,暗示历史的无情与残酷,英雄的壮举终被岁月所淹没,隐含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下联“招魂知何处”,表达了对英灵归宿的疑问,以及对如何慰藉亡灵的深深关切。“愿助我奋威江浦”,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希望其英灵能助自己在江边展现勇猛,寓意后人应继承先辈遗志,勇敢前行。“长乘白马作灵潮”,则以白马为载体,象征英灵永存,如潮水般浩荡不息,寓意英雄精神将永远流传,激励后人。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哀悼了陈昌镛先生的离世,更寄托了对其精神的崇敬与传承的期望,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英雄主义的颂扬。
君王爱小腰,锦带自结束。
二八入汉宫,罗荐生香玉。
玉香自不灭,宠盻每难终。
昔为菖蒲花,今为孤根蓬。
蓬飞绕天去,妾意何终极。
前时昭阳院,双燕栖罗幕。
燕燕上林飞,春归长信道。
雕舆竟不来,空长如茵草。
秋草有衰质,明月常素心。
班姬新乞扫,试鼓长信琴。
玉琴悬五丝,一丝一肠断。
空作白头吟,曲终独不见。
虞帝南征不复归,湘君日暮啼青衣。
秋风娜娜湘水冷,愁云化作清霜飞。
清霜著草草欲死,著竹竹黄印斑紫。
苍梧云色凝不流,夫君渺渺云上头。
曼声浣月正愁绝,何处雌凰声不歇。
蟠龙起舞潭水波,幽吟咽咽生盘涡。
痴云作雨老天泣,竹中奈此双愁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