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
粤因求瘼馀,倏想寻真域。
放情恣披拂,杖策聊□□。
□□□□□,□□□□色。
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薄烟幂远郊,遥峰没归翼。
仙桥危石架,幽洞乘□□。
□□□□□,□□□易测。
二教无先后,一相平而直。
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
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
粤因求瘼馀,倏想寻真域。
放情恣披拂,杖策聊□□。
□□□□□,□□□□色。
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薄烟幂远郊,遥峰没归翼。
仙桥危石架,幽洞乘□□。
□□□□□,□□□易测。
二教无先后,一相平而直。
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
诗人笔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入探幽的意愿。这里的“经行”指的是修行之道,也暗示着诗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粤因求瘼馀,倏想寻真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厌弃和对心灵真实状态的渴望。
接着“放情恣披拂,杖策聊□□”一句,诗人似乎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愿景,"放情"意味着释放心中的束缚,而"恣披拂"则是对自然山水的无拘束缚之感受。然而,在这里出现了两个空白的字样,这可能是古籍传抄过程中丢失或损坏的部分。
下文“□□□□□,□□□□色”同样由于缺字而难以解读,但可以推测诗人在描绘山水景色的同时,也在探讨心灵世界的某种颜色或者状态。"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则显示了诗人在迷雾和高耸的建筑之间寻觅心中的真实与认知。
"薄烟幂远郊,遥峰没归翼"一句,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仙桥危石架,幽洞乘□□"中,“仙桥”和“幽洞”都带有神秘而又超凡脱俗的色彩,诗人似乎在通过这些景象来表达对某种精神追求的向往。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同样因缺字而难以全面解读。"二教无先后,一相平而直"则透露出一种宗教哲学上的思考,强调的是不同信仰体系之间的平等与和谐统一。
最后,“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心的摒弃,以及对某种神秘力量或精神追求的永恒怀念。这里的"冀兹"应为"冀此",意指希望能够做到。而“捐俗心”则意味着放下凡尘杂念,“永怀依妙力”则是诗人对于那种超验之力的永恒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山水观赏,更透露了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