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潘禹涛七十又一》
《潘禹涛七十又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潘郎双鬓沈郎腰,君似彭篯两事饶。

枕上松声疑北岱,堂前山色入西樵。

溪云遍照灵桃熟,竹杖閒围玉笋娇。

近种隔江莲渐大,欲撑小艇得相招。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题为《潘禹涛七十又一》。诗中以潘郎、沈郎、彭篯等古代文人典故起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逸生活画卷。

首联“潘郎双鬓沈郎腰,君似彭篯两事饶”以潘岳和沈约的外貌特征与彭篯的才华并举,赞美了主人公潘禹涛不仅外貌英俊,且才情出众,多才多艺。

颔联“枕上松声疑北岱,堂前山色入西樵”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松声与山色赋予情感,仿佛在诉说故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美与宁静。

颈联“溪云遍照灵桃熟,竹杖閒围玉笋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主人生活的闲适。溪边的云彩映照着成熟的灵桃,竹杖围绕着娇嫩的玉笋,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自在与雅致。

尾联“近种隔江莲渐大,欲撑小艇得相招”则以种植莲花的细节,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情的珍视。随着莲花的逐渐长大,主人公渴望乘着小艇与友人相聚,体现了他对友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颂,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贺蒋钟岳明府奏最

五岭衡湘外,三城紫气中。

来贤歌湛露,为政擅流风。

道以朱丝重,名因绿绮崇。

育民先岂弟,敷化协昭融。

美兹八桂彦,望重五花骢。

桃李盈门秀,甘棠带露浓。

淡霏青玉麈,照彻水晶笼。

六案无留牍,诸材有素封。

年荒多惠政,心苦见良工。

绩奏三年最,时和世亦丰。

愿言铺懿美,持献紫宸宫。

(0)

和何许二前辈壁韵四首·其三

锦缆牙樯何处舟,采将杜若过芳洲。

引雏江燕还怜暑,近槛芙蓉忽报秋。

习静最宜松下鹤,忘机爱侣水边鸥。

醉看明月归来晚,一棹歌声古渡头。

(0)

燕岩庵

峡转珠林入,云封石路疑。

岩深花未发,春到燕先知。

香篆诸天寂,泉光百道披。

性便招隐地,禅榻坐忘归。

(0)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其四

当年独抱意寥寥,此日凭高感慨饶。

峻岭以西连朔漠,皇陵之外即天骄。

至尊诹策典谟在,大将分符节制遥。

最是密云安稳地,祇今烟火亦萧条。

(0)

括易送中丞滕少松公祖陟留都·其三

含章承帝宠,资斧镇南中。

蹇蹇王臣节,谦谦君子衷。

后庚新积习,先甲振颓风。

我自窥观者,欣瞻衎食鸿。

(0)

明月吟赠两湖黄都督北归·其一

明月出东岑,松梢散远阴。

光连沧海玉,影碎碧波金。

隔水望无极,高秋寒不禁。

旧知千里别,悽断百年心。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