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昔不易,举非贵易失。
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平生守直道,遂为众所嫉。
少以文作吏,手不曾开律。
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幼子双囹圄,老夫一念室。
昆弟两三人,相次俱囚桎。
万铄当众怒,千谤无片实。
庶以白黑谗,显此泾渭质。
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事间拾虚證,理外存枉笔。
怀痛不见伸,抱冤竟难悉。
穷囚多垢腻,愁坐饶虮虱。
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
是时盛夏中,暵赫多瘵疾。
瞪目眠欲闭,暗呜气不出。
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安得吹浮云,令我见白日。
知人昔不易,举非贵易失。
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平生守直道,遂为众所嫉。
少以文作吏,手不曾开律。
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幼子双囹圄,老夫一念室。
昆弟两三人,相次俱囚桎。
万铄当众怒,千谤无片实。
庶以白黑谗,显此泾渭质。
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事间拾虚證,理外存枉笔。
怀痛不见伸,抱冤竟难悉。
穷囚多垢腻,愁坐饶虮虱。
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
是时盛夏中,暵赫多瘵疾。
瞪目眠欲闭,暗呜气不出。
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安得吹浮云,令我见白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遭受不公正义的困境,表达了对权力和法律的无奈与愤懑。开篇即指出“知人昔不易”,言人心难测,忠直之士往往容易失去贵人的赏识。此处反映出古代官场中的险恶与复杂。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依法办事、守正道而遭嫉恨,一旦触犯法律便陷入繁琐的司法程序中,手无策略,只能在混乱和忙碌中寻找生路。"幼子双囹圄,老夫一念室"表达了家人也因此受牵连,处境艰难。
诗中还反映出权势对法律的操纵,一些无辜之人遭受诬陷和打击,甚至亲兄弟亦被牵连入狱。"万铄当众怒,千谤无片实"意味着尽管公论与诽谤如潮水般涌来,但终究无法掩盖事实真相。
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冤屈的哀痛与不满,以及在困顿中寻求解脱的心情。"三日唯一饭,两旬不再栉"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和饥饿的煎熬。整首诗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对人性的失望,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深刻反映古代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悲哀与抗争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