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字标形镇海东,辛墟应箓帝图雄。
天关日月藏昏晓,地轴沧桑接混濛。
信有神仙游物外,漫劳宰相说山中。
丹丘此去无多路,白鹄翩翩未易通。
巳字标形镇海东,辛墟应箓帝图雄。
天关日月藏昏晓,地轴沧桑接混濛。
信有神仙游物外,漫劳宰相说山中。
丹丘此去无多路,白鹄翩翩未易通。
这首诗描绘了对茅山的游历与感悟,充满了道家哲学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首联“巳字标形镇海东,辛墟应箓帝图雄”以“巳”、“辛”两个地支字引出地点,暗示着茅山的地理位置独特,有着帝王之气。接着“天关日月藏昏晓,地轴沧桑接混濛”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茅山描绘为天地之间的门户,日月星辰在这里隐现,仿佛连接着历史的沧桑与混沌的宇宙,展现出茅山的神秘与古老。
“信有神仙游物外,漫劳宰相说山中”则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政务的淡然态度。神仙在物外自由自在,而人间的宰相却忙于山中的琐事,诗人似乎在感叹人间的忙碌与神仙世界的逍遥。最后,“丹丘此去无多路,白鹄翩翩未易通”以“丹丘”象征仙境,表达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通往仙境的道路虽然不远,但并非易得,需要内心的修为与悟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