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偏远山中古庙里举行的优伶(类似于现在的话剧或戏曲表演)活动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之中。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这两句描写了夜幕降临,街巷变得空旷,只剩下优伶表演者的欢声笑语和蜡烛跳动的光影,如同节日里放灯一样热闹。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这两句写的是山中的一个老者刚刚入睡,而庙宇中的表演者们却还在继续他们的戏剧活动,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游女可能是指观众中的一位女子,她回家时不小心丢失了耳环,而邻居的老人看过表演后,感慨万分,情感受到深深触动。
最后两句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俗的某种哀叹和不满,可能是觉得优伶艺术虽然受人喜爱,但在社会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场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民间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
斋洁奉惟馨,瑶台独自升。
楼迷五里雾,坛烛九枝灯。
珠馆来青雀,琁题射玉绳。
疏钟平野阔,古柏夕霏凝。
鹤扇真规月,仙衣可镂冰。
春茶泛云液,晓饭荐兰蒸。
弃药疑洪井,藏书类羽陵。
回瞻太帝室,飞槛更长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