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八日天晓二首·其一》
《八月十八日天晓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木犀花正盛,吹入满楼香。

不是人无寐,焉知夜已长。

树鸣秋雨急,潮过海天凉。

自觉衣裘少,侵寻近肃霜。

(0)
注释
木犀花:桂花。
盛:繁盛。
吹入:被风吹进。
满楼香:充满整个楼阁的香气。
人无寐:人们难以入睡。
焉知:怎能知道。
夜已长:夜晚已经很长。
树鸣:树木因风雨摇动发出声音。
秋雨急:秋雨下得急促。
潮过:潮水退去。
海天凉:海天间显得凉爽。
衣裘:衣物。
少:不够。
侵寻:逐渐逼近。
近肃霜:接近深秋的寒霜。
翻译
木犀花开得正茂盛,香气弥漫整座楼阁。
并非人们不愿入睡,怎知夜晚已经漫长。
秋雨中树木发出急促声响,潮水退去后海天显得清凉。
我自觉衣物单薄,临近深秋寒霜将至。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夜晚景象的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木犀花正盛,吹入满楼香”两句,以木犀花的飘香引出夜晚的静谧与幽美,木犀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雅脱俗之意,这里则更添了一份自然而然的美好。

“不是人无寐,焉知夜已长”此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独处感慨与时间感知。在深夜,除了自己外,似乎没有其他声音,夜晚的漫长也只有自己清晰感受到,这种孤独感和对夜晚时光流逝的敏锐感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树鸣秋雨急,潮过海天凉”两句则转换了场景,从室内转向户外,秋夜里的细雨加上潮水涌动,营造出一个清冷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这里的“树鸣”描绘出雨声与风的声音交织,增加了一种动态美。

最后,“自觉衣裘少,侵寻近肃霜”两句则从气候转向个人感受,诗人意识到天气渐凉,自己却未添衣物,感到有些寒意。这里的“侵寻”形容寒意的悄然来临,而“近肃霜”则预示了冬季即将到来的迹象,这不仅是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季节更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凛冷,诗人的内心独白与外界自然景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题太仆吴寺丞皆山轩

幽轩小小势翻翻,夭矫云峦四面环。

青拥佛头朝雨后,翠排仙掌夕阳间。

诗因景好偏多赋,琴为心閒不厌弹。

可笑当年谢安石,谩携红袖走东山。

(0)

题折枝翎毛四首·其四梅花翠禽

翡翠丛深雪霁迟,一枝冷蕊斗琼肌。

十年不到罗浮洞,又是参横月落时。

(0)

题画·其二

小桥流水漾晴沙,杖策归来日未斜。

昨夜东风花落尽,一林高树锁烟霞。

(0)

送郑御史致仕还金华

骢马才名出义门,悬车深荷圣君恩。

朝天共祝南山寿,归日频倾北海尊。

驿路飞花随去旆,都亭垂柳拂行轩。

到家喜得陈恩赐,犹有乡闾故旧存。

(0)

送夏仲昭主事归省

青年射策成名早,文采风流出人表。

校书閒雅在銮坡,染翰优游趍凤沼。

扬历清华岁月多,九重天上沐恩波。

粉署初迁司考课,石渠还复预编摩。

从容退食无尘事,时写琅玕发清思。

风梢雨叶倏忽成,绰有湖州笔端意。

高堂慈母雪盈头,定省心劳不自由。

上疏喜承明诏许,束书便买江南舟。

难兄解组归未久,相见欣然复携手。

綵衣双舞寿筵前,此乐人间信稀有。

玉峰秀色似昆丘,乘兴还堪载酒游。

圣主恩深容暂去,乡园虽好莫淹留。

(0)

题云岑书屋

书屋青山里,云深翠欲流。

小桥通曲涧,远树带平畴。

地僻人稀到,心閒景自幽。

学成须致用,未必久淹留。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