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苍翠合,锦屏敞,列层岑。
忽马耳高骞,撑天尺咫,拔地千寻。晴阴。
一开一阖,锁连环、中有暮朝云。
往返诸仙玉驭,不劳风伯清尘。妆临。镜俯湖明。
鬟竞绿,黛争青。听高壑松涛,牙连海上,相向鸣琴。
飞楹。行春桥侧,峙碑亭、南北路平分。
游客叠携阮屐,清宵分听缑笙。
四围苍翠合,锦屏敞,列层岑。
忽马耳高骞,撑天尺咫,拔地千寻。晴阴。
一开一阖,锁连环、中有暮朝云。
往返诸仙玉驭,不劳风伯清尘。妆临。镜俯湖明。
鬟竞绿,黛争青。听高壑松涛,牙连海上,相向鸣琴。
飞楹。行春桥侧,峙碑亭、南北路平分。
游客叠携阮屐,清宵分听缑笙。
这首《木兰花慢》(其七)“两峰插云”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山川之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
首先,开篇“四围苍翠合,锦屏敞,列层岑”,以“四围苍翠”、“锦屏敞”、“列层岑”三句,勾勒出群山环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一幅展开的锦绣画卷,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屏风般排列,展现出山川的壮美。
接着,“忽马耳高骞,撑天尺咫,拔地千寻”,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高耸入云的马耳,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挺拔与壮观。同时,“撑天尺咫”和“拔地千寻”则分别从天空与大地两个角度强调了山峰的高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晴阴。一开一阖,锁连环、中有暮朝云”,这一句通过“晴阴”与“一开一阖”的动态对比,展现了天气变化的微妙,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往返诸仙玉驭,不劳风伯清尘”,这里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驾乘玉制的车马在云中穿梭,而无需风神清扫尘埃的情景,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妆临。镜俯湖明。鬟竞绿,黛争青”,这一段通过比喻,将山峰比作女子的妆容,湖水映照着山色,宛如镜子一般明亮。同时,“鬟竞绿,黛争青”则描绘了山林间的植被色彩丰富,绿树成荫,青黛相映,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听高壑松涛,牙连海上,相向鸣琴”,这句通过“松涛”与“鸣琴”相呼应,不仅描绘了山间松林的壮阔景象,还赋予了自然之声以音乐般的美感,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最后,“飞楹。行春桥侧,峙碑亭、南北路平分”,描述了桥梁与碑亭的布局,以及道路的划分,体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游客叠携阮屐,清宵分听缑笙”,结尾处以游客的活动作为收尾,通过“阮屐”(一种古代的木屐)和“缑笙”(古代的一种乐器),进一步渲染了游览的乐趣,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木兰花慢》(其七)“两峰插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川之美,同时也融入了神话传说与生活情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杞子忧天陨,祗为智者嗤。
贾生亦无赖,痛哭干明时。
出身奉圣主,誓言报恩私。
九关虎豹严,白日雷霆施。
小臣不自量,抵死陈狂辞。
朝为朝堂客,暮为路旁尸。
弃捐谁为收,妻子不敢窥。
一身既灰灭,安用虚名为。
所以漆园翁,甘心效涂龟。
廊庙不乏才,江湖多隐沦。
之子称吏隐,才高非众邻。
脱身轩冕场,筑屋西湖滨。
开轩弄玉琴,临池书练裙。
雷文粲周鼎,鹿鸣娱嘉宾。
图书左右列,花竹自清新。
赋诗凌鲍谢,往往绝埃尘。
我生少寡谐,一见夙昔亲。
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
泽雉叹畜樊,白鸥谁能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