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响萧萧似见呼。溪昏树暗觉神孤。
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
寻草浅,拣林疏。虽疏无奈野藤粗。
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
空响萧萧似见呼。溪昏树暗觉神孤。
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
寻草浅,拣林疏。虽疏无奈野藤粗。
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行走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山中漫步时的孤寂与感慨。"空响萧萧似见呼"中的“空响”形容声音的清晰而又带有几分神秘,仿佛能听到山谷间回音的呼唤,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溪昏树暗觉神孤"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昏暗溪流和阴森树木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幽深之感。
"微茫山路才通足"一句,通过对山路长度的描写,突出了行走的艰辛与漫长。"行到山深路亦无"则表明即便是到了山的最深处,也找不到清晰可循的道路,这里“无”字暗示了迷茫和探索的境况。
"寻草浅,拣林疏"中的“寻草浅”可能指的是在浅薄的草丛中寻觅着行走,“拣林疏”则是对林间稀疏景象的描绘。尽管如此,"虽疏无奈野藤粗"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一种无奈和接受,即便是草木稀疏,也只能任由野藤生长得粗糙。
最后两句"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感慨。诗人不顾自己的衣衫被藤蔓所扯,反而感到可惜的是那些美丽的花朵最终都要随风飘落,铺满大地。这一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生命易逝的感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行景象的细致刻画,传达出一种深邃、孤寂而又不失柔情的艺术效果。
别君二十年,往事飞鸟过。
相逢歌慷慨,颇复起衰惰。
朱颜各华发,此已无可奈。
结庐擅青山,吾独为君贺。
示我诸贤诗,三叹不忍和。
功名付千载,袖出莫轻作。
老去会有死,嗟来不如饿。
烛湖旁舍酒可沽,胜日相从同醉卧。
短篷仅容坐,一滴不通雨。
不料西南风,滂沛遽如许。
荡摇首屡觞,跧弯背欲偻。
行经四桥侧,心动不敢语。
茫洋万顷天,一叶纵掀舞。
翻思田舍乐,甚念篙人苦。
黄昏随意泊,古木荫灵宇。
小作鸡酒愿,欲祷辞未吐。
觉来风回东,快便谁所与。
平明八十里,到家日未午。
万事一翻覆,戚欣何处所。
舟定稍按摩,起身试步武。
一室有馀宽,洗杓命儿女。
门外风涛急,闭门良可禦。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弦歌。
鲤庭共禀诗书训,隐巷齐登俊造科。
宗族有光传孝弟,乡闾无讼化淳和。
芝兰子弟相薰习,金石交朋互切磋。
遥望楚江波迥急,却分庐阜影偏多。
题名石鼓围松桂,讲易高堂绕芰荷。
采药路从洪井出,买书船自孺亭过。
我惭已在瀛洲直,不得西山隐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