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文章世所珍,终惭无补费精神。
浮名肤外增馀赘,薄宦戈头寄此身。
养志吾方同邴曼,谈书谁复问山宾。
自怜坐顷三遗矢,衰晚那能用楚人。
吏部文章世所珍,终惭无补费精神。
浮名肤外增馀赘,薄宦戈头寄此身。
养志吾方同邴曼,谈书谁复问山宾。
自怜坐顷三遗矢,衰晚那能用楚人。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杨时的《安礼以宏词见勉奉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吏部任职,虽然文章被世人珍视,但自认为没有真正的贡献,感到惭愧。"浮名肤外增馀赘"一句,指的是虚名不实,反而增加了无谓的累赘。而"薄宦戈头寄此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仕途生涯的无奈和轻视。
在后两句中,"养志吾方同邴曼",诗人将自己的心性与古代隐逸之士相比,表明自己的志向。"谈书谁复问山宾"则是说自己谈论经典,也没有人询问这位退隐的学者。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知识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自怜坐顷三遗矢,衰晚那能用楚人"中,"自怜坐顷三遗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精力不济的自怜。而"衰晚那能用楚人"则是说到了晚年,也无法像古代楚国的贤者那样有所作为。这两句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能力有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仕途和文学才能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以及对知识生活的渴望和个人的无力感。
三年奔走听朝鸡,谁料归来觅旧题。
尘暗粉垣诗尚在,雨生苔藓径都迷。
天涯远见孤帆小,地底平铺万瓦低。
何幸再同三二友,一樽聊为浣愁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