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槊森然老更成,要将馀韵斗僧清。
道傍谁识凌云操,只有诗人著眼明。
万槊森然老更成,要将馀韵斗僧清。
道傍谁识凌云操,只有诗人著眼明。
这首诗《杉径》由宋代诗人米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杉树老干与清韵之间的和谐之美。诗中“万槊森然老更成”一句,以“万槊”比喻众多的杉树,形象地展现了杉林的茂密与苍劲,而“老更成”则暗示了这些树木历经岁月洗礼后更加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着,“要将馀韵斗僧清”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静谧与僧侣的清修精神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道傍谁识凌云操,只有诗人著眼明”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只有诗人能够洞察并欣赏到杉树那直冲云霄的气节与精神,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正是诗人与自然之间心灵契合的体现。整首诗通过对杉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邃,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红栏六曲,向风前凭遍。晓雪霏霏扑人面。
笑雏鬟睡起,倦眼惺忪,犹认是、一夜柳棉飞满。
水边梅破蕊,疏影横斜,不似年时等闲见。
翠袖暗香凝,料峭寒生,拼醉倒博山炉畔。
更枝北枝南酹芳醪,祝萼绿仙人,月明相伴。
淅淅窗棂,萧萧亭院,点点声声滴处。
敲遍梅梢,东风又起,可惜繁花一树。
才把清香放,奈还是、摧残如许。
可怜簌簌阶前,蔫香吹落无数。
怊怅嫩寒侵户,见宝篆烟痕,背人飘去。
对此沉吟,空篝锦幕,经过几番凄楚。
纵有书千纸,待寄与、也无情绪。
剪了银灯,夜深闲听疏雨。
合欢花下留连,当时曾向君家道。
悲欢转眼,花还如梦,那能长好。
真个而今,台空花尽,乱烟荒草。
算一番风月,一番花柳,各自斗、春风巧。
休叹花神去杳。有题花、锦笺香稿。
红阴舒卷,绿阴浓淡,对人犹笑。
把酒微吟,譬如旧侣,梦中重到。
请从今、秉烛看花,切莫待、花枝老。